




福衛八號計畫是「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」所規劃執行的第一個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計畫。「福衛八號計畫」傳承福衛五號本體設計的自主研發能量,規劃兼具重量輕、成本低、高效能的先導型衛星通用平臺,作為推動我國第三期太空計畫的主軸,並由任務價值創造出衛星量產的需求,透過快速複製,提供給後續發展的衛星任務使用。
「福衛八號計畫」發展六枚解析度1公尺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,佈建衛星於太陽同步軌道構成星系,透過地面影像後處理(Super Resolution)的方式,達到次米解析度。星系佈建可提供每日多次再訪能力與全球涵蓋之衛星影像(含立體影像)及動態監測資訊,達成即時性衛星資源需求。由於受到COVID-19疫情影響,福衛八號第一枚與第二枚衛星分別規劃在2024與2025年發射;第三枚與第四枚衛星將在2026與2027年發射;第五枚與第六枚衛星則在2028與2029年發射。
11月 -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第二枚衛星預計發射
11月 -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第一枚衛星預計發射
3月 - 完成第二枚(FS-8B)科學酬載關鍵設計審查(CDR)
8月 - 完成第一枚(FS-8A)科學酬載關鍵設計審查(CDR)
8月 - 完成第一枚衛星結構測試體(STM)驗證
6月 - 衛星發射服務合約正式生效
12月 - 完成衛星整合測試備便審查會議(ITR)
12月 - 衛星發射服務完成簽約
9月 - 完成衛星關鍵設計審查(delta-CDR)
9月 - 完成衛星操控系統驗收審查
3月 - 「福衛八號計畫科學任務小組」成立與啟始會議召開
12月 - 完成衛星關鍵設計審查(CDR)
12月 - 完成衛星自主研發關鍵元件之工程體與地面系統核心技術研發
3月 - 福衛八號衛星計畫室於3月1日正式成立
12月 - 完成衛星專用自主研發關鍵元件之雛型體研製
11月 - 完成衛星初步設計審查(PDR)
12月 - 完成衛星系統設計審查會議(SDR)
6月 - 完成衛星任務定義審查會議(MDR)
3月 - 計畫前身為行政院「臺灣新興太空產業領航計畫之微小衛星計畫」,啟動自主研發關鍵元件發展與衛星系統設計
項目 | 特性說明 |
任務軌道 | 561 km太陽同步軌道 |
任務壽命 | 3 years(目標5 years) |
穿越赤道時間(LTDN) | 早上10:00 ~11:00 或 下午13:00~14:00 |
衛星再訪週期 | 1天 |
GSD | 1m(PAN), 2m(MS) |
Swath | ≧ 10Km |
Bands | PAN+4MS |
System CTF(PAN) | ≧ 0.07 |
SNR (PAN) | ≧ 80 |
遙測酬載工作週期 | ≧ 8% |
重量 | 380 kg |
Agility | Roll: 80o /60 sec, Pitch: 80o /60 sec, Yaw: 50o /60 sec |
Pointing accuracy | <0.026o |
Pointing knowledge | 0.012o |
Image geo-accuracy | 304m without GCP |
影像下傳速度 | 500 Mbps |
影像資料儲存 | 512 Gbits |
Field of Regard | 45o |
「福衛八號計畫」任務酬載包含「光學遙測酬載」、「科學酬載」以及「先進次酬載」,以滿足國家需求、提升社福民生以及展示尖端太空技術為主要考量。
光學遙測酬載
項目 | 規格與說明 |
---|---|
頻帶(Spectral Bands) | 一全色態(Panchromatic)和至少四個多頻譜(Multi-spectral)頻帶 |
地面取樣距離(Ground Sampling Distance, GSD) | 全色態影像(PAN band): 1m @ nadir 多頻譜影像(MS bands): 2m @ nadir |
像幅寬(Swath Width) | ≧10 km @ nadir |
遙測酬載工作週期(RSI Duty Cycle) | ≧8% per operational orbit |
系統方波調變轉移函數(RSI System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, CTF) | ≧0.14 @ 1m (PAN) ≧0.26 @ 2m (MS) |
遙測酬載頻帶波長(RSI Spectral Range) | PAN: 450~800 nm Blue: 450‐520 nm Green: 520‐590 nm Red: 630‐690 nm NIR: 770‐890 nm |
遙測酬載訊噪比(RSI Signal to Noise Ratio, SNR) | PAN: ≧80 Blue: ≧90 Green: ≧90 Red: ≧90 NIR: ≧90 |
影像資料儲存(ImageData Storage) | ≧512 Gbits |
科學酬載
福衛八號衛星第一枚(FS-8A)科學酬載的研製由成功大學負責,主要發展雙波段大氣瞬變影像儀與電子溫度密度儀,以進行大氣電學、電離層物理與高能物理研究。
先進次酬載
福衛八號衛星第二枚(FS-8B)科學酬載的研製由清華大學負責,主要發展伽馬射線瞬變事件監測儀(Gamma-ray Transients Monitor, GTM)。
國家太空中心結合國內學研界先進研發能量與產業界製造能量,建立國內關鍵元件發展之產學研合作團隊,在過去衛星任務自主研發元件所建立的基礎上,進行「福衛八號計畫」關鍵元件研發與太空級驗證。同時,採用商規現成的衛星零件(Commercial Off-The-Shelf,COTS),提高元件自製率與降低成本,並以模組化設計建立標準界面,有效節省人力與時間。透過衛星通用平臺的發展,將擴大國內產學研界參與,建構臺灣太空產業供應鏈的雛型架構,以達到關鍵元件自製的目標,藉以奠基臺灣的太空產業。
關鍵元件的研發分為「光學酬載元件」、「飛控元件」、「電機元件」與「機械元件」等四大類。「光學酬載元件」類別發展項目包含光學主/次鏡、光學濾光片、修正透鏡組、FPA面型感測器、EU電子單元、光學調焦機構、超低吸溼碳纖複材等。「飛控元件」類別發展項目包含GPS導航接收機、MEMS 慣性參考單元、星象儀、反應輪等。「電機元件」類別發展項目包含OBC衛星電腦、PCU 電力控制單元、X頻段發送器、X-band天線、太陽能電池晶片、太陽能板等。「機械元件」類別發展項目包含H2O2推進模組 (推進器模組、燃料過濾器、燃料槽、球式栓閥、壓力傳感器)、太陽能板展開機構、隔振元件、熱電致冷器、相變化熱控模組等。
除了國家太空中心,福衛八號計畫由國內各產業相關單位、學術相關單位、研究相關單位共同合作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