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/ 太空科普 / 科普文章

太空科普 科普文章

送出

臺灣的衛星發展

臺灣於1991年展開太空計畫,第一期十五年從1991年至2006年,目標在透過執行福衛一、二、三號計畫,建立基礎設施、組織研發團隊、培養自主能力。第一期計畫裡,國家太空中心與產業界、學研界共同合作,逐步建立大型計畫、系統工程、太空品質的程序,任務成果應用在災害預防、電離層觀測、環境監測、氣象預測等領域。第二期長程計畫從2004年至2018年,目標在建立全方位太空科技實力,整合產官學研達國際水準,迎接新世紀太空挑戰。太空中心已成功發射八顆衛星,目前仍有福衛二號與福衛三號共七顆衛星在軌道運行執行任務,同時發展福衛五號遙測衛星與福衛七號氣象星系,預計於2016年發射。

自己的衛星自己做

福衛七號計畫中,自主衛星的系統與次系統完全由太空中心負責設計。衛星的關鍵元件以及攸關衛星任務最重要的科學酬載,也大多由太空中心率領國內產學研界研製。這近乎完全自製的衛星系統提升了我國的衛星研製能量。

六顆衛星乾坤大挪移

福衛七號衛星發射後,基本上6顆衛星會在同一軌道面上繞行地球,衛星操控中心首先利用霍曼轉換方式把第1顆衛星送到任務軌道。這時第1顆衛星與剩餘的5顆衛星分別在不同軌道高度但相同軌道面上運行,由於兩個軌道面升交點赤經進動速率不同,第1顆衛星與剩餘5顆衛星的軌道面逐漸分。當第1顆衛星與其他5顆衛星的軌道面相隔60度後,衛星操控中心再利用霍曼轉換方式把第2顆衛星送入任務軌道,後續衛星依這方式逐一送入任務軌道,最後展開到6個不同的軌道面上。

進一步探索福衛七號衛星

「福爾摩沙衛星七號計畫」(簡稱福衛七號計畫或福七計畫)是台美雙方大型的國際合作案,執行單位是我國國家實驗研究院的國家太空中心(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, NSPO) 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(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, NOAA)。福衛七號是福衛三號的後續計畫,它將進一步提升衛星本體與掩星酬載的性能,建立一個營運型星系。

電波掩星觀測

利用無線電波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產生折射的現象,進而得到介質的成份與狀態。

1

總筆數 :5,顯示 : 1~5